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会泽:“水利+”走出“鲟”富路
发布日期:2025-09-18    来源:珠江网    浏览:2584

近年来,会泽县以“水利+为切入点,走出县域水利发展新道路,持续助力当地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其中,“水利+产业”中“水利+光伏”“水利+渔业养殖具有代表性,成为高效拉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之一会泽阿穆尔鲟鱼养殖场充分抓住“水利+光伏+养殖”的政策福利,走出“鲟”富之路。

利用“水利+产业”模式,构建“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立体养殖体系。会泽县鲟鱼年产量9900余吨,产值3亿元,而附带的鱼子酱年销售量23吨,产值5500万元,远销欧美,出口量达5200万元。作为鲟鱼主要产出地的会泽阿穆尔养殖产业地,用水用电,一直制约着产业规模化发展。为此,利用“水利+”福利,开启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立体生态养殖新篇章,引入光伏发电项目8692平方米,年供电320万千瓦。在养殖池塘上方,按照“不影响养殖作业、最大化利用光照”的原则,以合理间距与高度架设光伏板阵列,形成空间分层利用的立体格局。科学规划利用水上空间,所得电力“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既满足渔场用电需求,又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转化,大幅度削减养殖成本,为更大规模化发展渔业养殖提升了空间。据统计,该项目每年可为养殖场提供约320万千瓦时的电力,按当地工业用电均价0.6元/千瓦时计算,每年可直接减少电费支出约40万元,且实现电力并网年收益约80万元。

利用“水利+产业”附带效应,实现经济与生态效能双重丰收。会泽阿穆尔鲟鱼养殖场通过“水利+光伏”的养殖布局,光伏板在水面上方形成了一定的遮挡,有效减少了夏季阳光直射水面的面积,遮挡区域夏季水体平均低3-5℃的温度,使水体温度稳定维持在18-22℃,使鲟鱼适宜生长的处于水温区间,显著提升鲟鱼生长活跃度与存活率。同时,通过光伏板减少蒸发、优化换水频率等措施,养殖场水资源利用率提升25%以上,每年节约用水量约5万立方米,在保障养殖用水需求的同时,减轻区域水资源承载压力,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高效科学的“水利+”布局,会泽建成中国最大鲟鱼鱼子酱加工出口基地,与多国签订出口协议,2024年出口额达5200万元。目前,会泽鱼子酱出口量占全国近30%、供应量占全球10%。

利用“水利+产业”结构,筑成“一水两用、一棚双收”水产养殖新轨道。会泽县阿穆尔鲟鱼养殖场利用“水利+光伏”模式,为水产养殖行业提供可复制推广经验,最大化利用水资源、太阳能,破解了传统渔场养殖行业资源约束。同时,通过清洁能源与养殖融合,引领产业低碳转型,拓展“养殖+能源”收益渠道,水产盈利结构从“单一养殖”向“养殖+能源”多元化转变,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通讯员: 何顺福 李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