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履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麒麟区联社以“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为重要载体,坚持“走出去、沉下去、融进去”的工作方针,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通过精准的需求摸排、灵活的方案定制和高效的业务办理,为辖内广大小微企业注入了宝贵的“金融活水”,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主动前移,变“坐商”为“行商”,精准摸排企业需求。麒麟区联社深刻认识到,服务小微企业,首要在于精准掌握其真实需求。为此,麒麟区联社打破传统“坐等客户上门”的服务模式,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和名单制走访,客户经理团队深入工业园区、田间地头、商业街区,对辖内小微企业进行“地毯式”拜访,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发展规划、技术优势以及在融资、结算、理财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并建立起“一户一档”的动态信息库。这种“零距离”的服务模式,不仅拉近了银企关系,更使得金融服务的供给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为后续的精准支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企一策,变“标准化”为“定制化”,破解融资瓶颈。
针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和缺乏足额有效抵押物的现实痛点,麒麟区联社坚持“一企一策”原则,摒弃“一刀切”的信贷审批标准,着力构建综合性的信用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财务报表和抵押物,更加注重对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品行、企业的主营业务前景、核心技术竞争力、上下游供应链稳定性以及真实经营流水等“软信息”的挖掘和评估。通过这种灵活、务实的综合研判,为许多有市场、有前景但缺乏传统抵押物的优质小微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有效破解了其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典型案例,以“祥麟之需”为例,彰显农信担当与效率。
对本地高新技术企业——曲靖祥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成功支持,正是麒麟区联社精准服务模式成效的集中体现。祥麟农业是麒麟区一家专注于现代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其大棚蓝莓、蔬菜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2024年,该公司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毅然投入逾2000万元进行重大技术升级,将原有露天种植全面改造为现代化大棚。然而,由于新种蓝莓需三年方能进入盛果期,大规模的前期投入导致企业在购买化肥、支付人工工资等日常经营上出现了阶段性的流动资金紧张。
麒麟区联社对公团队在走访中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一是深度尽调,夯实基础。客户经理数次深入企业的种植基地,实地查看大棚设施、作物长势,并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全面收集购销合同、经营凭证等一手资料,牢牢守住了信贷业务“三个真实”的生命线。二是科技赋能,精准画像。麒麟区联社充分运用“融信服”等金融科技平台,将线下调查获取的详实信息与线上数据进行交叉验证,精准刻画企业信用画像,科学测算出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风险可控的授信额度。三是多方联动,打通堵点。面对企业担保能力不足的难题,联社没有简单地“一拒了之”,而是主动作为,通过“融信服”平台融资服务协调专区,将该企业作为重点项目上报推荐,成功争取到区投融资担保公司提供保证担保。最终,一笔2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及时发放到位。“这200万真是‘及时雨’!解决了我们扩大再生产的后顾之忧。有麒麟区联社这么贴心高效的服务,我们对今年的发展更有信心了!”企业负责人宋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对祥麟农业公司的支持并非个案,而是麒麟区联社服务万千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下一步,麒麟区联社将把“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从一项阶段性工作固化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继续围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持续发力,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努力当好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和陪伴小微企业成长的“贴心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农信力量。
通讯员:邓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