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十四五” 迈上新台阶丨云南省推进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教育立德树人 体育强身健体
10月22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体育事业专场召开。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全面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我省在教育、体育领域取得的积极进展与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四五”以来,我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速发展、全面发展,全省教育事业取得可喜成果。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坚强有力。云岭思政“第一金课”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库。实施中小学生“壮苗行动”,高校实行党委书记签发学生体质健康等级证书制度。建设“守望云心”心理服务平台,撑起学生心灵守护伞。
教育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面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挂钩联系薄弱学校当“编外校长”制度,连续4年把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作为10件惠民实事之一,累计增加公办学位16万余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28%,5个县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认定。5个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评估认定。人口在20万以上的92个县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全覆盖。
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力持续提升。持续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新设置本科专业近80%为理工农医类急需专业。新增2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2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理工农医及交叉学科占比达53%。新增3所本科高校、10所职业院校,高等教育实现16个州市全覆盖。建成西南联合研究生院,教育部云南高等研究院实现招生。成为全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省份,新增5个中职与本科“3+4”、27个高职与本科“3+2”贯通培养项目。4所职业院校的5个专业入选国家“双高”建设单位名单。实行中职兜底招生,初中毕业后就进入社会的学生大幅减少。
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开展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高中校长出省跟岗培训实现全覆盖。建立教师培训小学期制度,实施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创新教师“省管校用”制度,已选派984名优秀教师、校长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24所中学。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选派6000多名音体美专业师生到45个县实习支教。
教育辐射中心建设步伐加快。云南大学云南马来亚学院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成立澜湄职业教育联盟。建设15个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开齐南亚东南亚国家15种官方语言本科专业。在滇高校外国留学生达1.28万人。建设50所示范性“国门学校”。
建高原特色体育强省
“十四五”以来,我省全面打造云南体育“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三大品牌,云南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民健身为民惠民成效显著。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和“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投入资金9.76亿元,累计建成体育场地15.89万余个,总面积1.33亿平方米,覆盖“一老一小”的城乡“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159个公共体育场馆落实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全省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全覆盖,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1.17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7平方米,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2.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2.6%,提前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
高原特色竞技体育稳步崛起。“十四五”以来,我省共在国际赛场获69金40银26铜、全国赛事获422金429银496铜。玉昆足球俱乐部冲超成功,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云南“三大球”项目进入决赛圈,我省足球项目女子U16和男子U18首次同时闯入全国前八。搭建省市县三级青少年竞赛体系。目前,全省注册青少年运动员约7万人,各级体校89所、在训运动员1.8万人,开展青少年线下主题健身活动覆盖人数超200万人次。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动能强劲。出台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和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云南“大香格里拉”户外运动发展集聚区体验区等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体育产业、户外运动、体旅融合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云南高原训练基地群初具规模,综合保障全面提升,成为国内外多个项目专业队首选。云南体育产业规模3年实现翻番目标,年均增速23%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户外运动破局体育产业。连续承办3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成果丰硕。打造“大香格里拉”户外运动发展集聚区、先行区,是全国首个区域级户外运动发展样板。推动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举办“跟着赛事游云南”系列赛事活动年均超2000场,实现经济拉动效应超100亿元。创新体文旅商融合发展,打造150个省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64个省级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十四五”以来,全省体育彩票累计销售625.92亿元,筹集公益金162.50亿元,位列全国前列。
体育对外交流彰显新担当。在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以赛事活动为载体丰富民间交流,筑牢民心相通的“连心桥”。承接国家援外项目,保障缅甸、老挝等多支国家队长期在云南训练。
云南网记者 陈怡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