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直接关系民生福祉与社会稳定,陆良县始终将其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以“源头预防、过程管控、重拳整治”为路径,通过把好“三关”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切实化解农民工忧“酬”烦“薪”事。
一、聚焦源头管控,把好“预防关”,筑牢欠薪防控基石
源头治理是根治欠薪的根本所在。陆良县始终坚持“防患于未然”,从制度和技术层面双管齐下,降低欠薪风险。
在制度保障上,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切实将加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作为重要抓手,督促企业按规定交存保证金,构建“资金兜底”防线。今年以来,督促31个在建项目缴存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3521万元,为14户企业退还保证金1018万元,实现防控与服务并重。
在技术监管上,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对全县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施工总承包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开设、工程款支付担保、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工资、劳动合同签订、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施工现场维权信息告示等信息实行全程登记监管,建立动态预警机制,实现欠薪隐患“早发现、早掌握、早干预”。同时将政府和国企项目作为监督重点,通过“跟踪式”监督排查风险,从源头上遏制“两拖欠”问题。今年以来,通过人社、住建、银行等部门网络平台比对核查在建项目32个,涉及农民工2836人,未发现存在较大欠薪问题和隐患。
二、强化过程监管,把好“支付关”,畅通权益保障渠道
坚持以全流程监管为抓手,通过“检查+服务+创新”模式,确保工资支付规范有序。
在专项排查上,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查、季度排查与专项检查,今年以来已检查用人单位86户,覆盖劳动者6300余人,对历史欠薪企业实行重点核查,及时纠正合同签订不规范、维权公示牌未悬挂等问题。针对岁末年初欠薪高发期,专门召开冬季行动推进会,部署“行业监管+属地监管”双重排查,建立欠薪线索监管台账,落实限时办结制度。
在权益维护上,为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降低欠薪风险,督促企业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全面推进劳动用工实名制与工资银行代发制度,确保工资支付可追溯、可核查,让农民工“劳有所得、薪随劳付”。今年以来,共审新签劳动合同9370份、续签3319份、解除或终止8355份。
在政策宣传上,广泛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进企业、进工地活动,通过张贴海报、发放资料、政务大屏滚动播放等方式,普及维权知识,增强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和企业守法自觉。今年以来,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工地、进基层”3次,覆盖企业106户、8100余人次,发放普法资料12000余份。
三、深化部门联动,把好“查处关”,形成治欠强大合力
坚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司法保障、纪委监督”的治理格局,以刚性举措打击欠薪行为。
在联动处置上,建立人社、政法、公安、司法、住建等多部门协同机制,出台了《陆良县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移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陆良县规范政府和国企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处置工作办法》等制度,对欠薪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今年以来,共受理举报投诉915件,为1538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245万元。
在执法惩戒上,对违法企业依法下达责令改正书,今年以来,已下达25份;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坚决移送公安机关,目前移送案件2件,涉及劳动者19人、金额34.37万元。同时实施联合惩戒,将1户违法企业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推送至信用信息平台,通过失信约束形成震慑效应。
在接访保障上,严格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开展根治欠薪集中联合接访活动,明确7月至12月每月固定接访日,由信访、住建、交通等多部门负责人在人社局接访室现场办公,面对面解决农民工诉求。
通讯员:高永波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