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磅礴,风雨如磐。一场暴雨,让奔涌的河流化作天堑,阻隔了金融服务与受灾群众。然而,当一名共产党员毅然踏上简易筏艇,一次惊心动魄的救援,便成了一份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的时代作答。

这艘漂浮的“筏艇银行”,如一枚探针,深入中国广袤的基层肌理,触及我们事业最坚实的根基。它深刻昭示:在通往人民群众的道路上,既要跨越天灾的鸿沟,更要跨越心灵的鸿沟。
富源县联社客户经理田志军抵达富源县黄泥河镇白石岩村时,面对的不仅是满目疮痍的家园,更是老张那颗沉入谷底的心。“我拿什么还?”这一问,拷问的并非偿付能力,而是信任的基石。在巨大的创伤面前,任何空洞的政策宣讲都显苍白。

真正的破冰,始于行动。当这位农信客户经理俯身扎入没膝的泥浆,用冻得通红的双手打捞犁头与饲料桶时,他捞起的是残存的物资,更是精神的希望。此刻,他不再是“冰冷”数字的管理者,而是与群众风雨同舟的亲人。事实雄辩地证明,抵达人心的路,唯有用脚步丈量、以汗水浇灌。
这感人的一幕启示我们:金融的“普惠”,最终落脚于党员的“普世价值”。真正的普惠金融,并非办公室的一纸合同,也不是手机应用上的一键点击,而是田野间踏过泥泞的脚印,是绝望时紧握你的那双手。田志军胸前那枚被雨水浸透却依旧灼热的党员徽章,正是这一精神内核的象征。他所践行的,已超越金融从业者的职业伦理,升华为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普世价值”追求。
“安居贷”支撑起屋顶,“魔芋贷”播下种籽,其背后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落地。这120万元授信之所以能化为15个家庭的炊烟与勇气,正是因为灌注了党员的赤诚与担当,让金融这一现代工具拥有了直抵人心的温度。
一个人的“渡与信”,映照出一个党的“江山与人民”。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艘筏艇到一个体系,彰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这份优势,不仅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在于我们拥有无数像田志军一样,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将党的意志与人民期盼紧密联结的先锋党员。他们如神经末梢,将国家政策的滋养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土壤;他们如坚固铆钉,将党和人民牢牢铆合在一起。老张那句质朴的“俺信你”,不只是对一个人的信赖,更是对我们党在风浪考验中不变宗旨的最高确认。这份信,重于千钧,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最磅礴的力量源泉。、
如今,乌蒙山中的生机重现,汇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宏大交响。这幅动人画卷,正是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最温暖的注脚。每一名党员,都应在人民最需要处,以担当之“渡”,抵达信任之“岸”,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新时代的鱼水情深,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让信仰的光芒照亮每一寸共同富裕的土地。
(通讯员:黄合建、田志军)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