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矛盾问题的“聚集地”,更是年轻干部增长见识、磨砺才干的“大熔炉”和“练兵场”。要让年轻干部在基层实践中“壮筋骨、增才干”,既是干部成长的内在规律,更是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基层是淬炼政治品格的“熔炉”,让年轻干部在直面群众中坚定初心。年轻干部理论知识丰富,但政治历练相对不足。基层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地方,群众的“急难愁盼”在这里显现,政策的实际效果在这里检验。年轻干部只有沉到基层,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倾听他们的心声,体会他们的甘苦,才能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千钧分量,才能在实践中校准人生坐标,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这份在基层沃土中滋养出的为民情怀,是年轻干部行稳致远最坚实的政治底色。
基层是提升能力本领的“课堂”,让年轻干部在破解难题中增长智慧。基层事务千头万绪,既有发展的重任,也有稳定的压力;既有棘手的遗留问题,也有突发的新矛盾。这恰恰为年轻干部提供了绝佳的学习和锻炼平台。处理一次邻里纠纷,可以学到群众工作的方法;推动一个微小项目,可以掌握资源整合的诀窍;应对一场突发危机,可以提升应急处突的能力。这种在“摸爬滚打”中获得的真知灼见,在“风吹浪打”中练就的过硬本领,是任何书本知识、课堂讲授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年轻干部要在基层这个“富矿”中深挖细掘,努力成为懂政策、晓民情、会办事的“多面手”。
基层是检验作风意志的“考场”,让年轻干部在吃苦奉献中砥砺品格。基层条件往往相对艰苦,工作任务繁重,“5+2”、“白加黑”是常态。这正是考验和锤炼年轻干部意志品质的试金石。是选择逃避退缩,还是勇于担当?是浮在表面,还是深入扎实?是急功近利,还是久久为功?基层的实践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年轻干部要勇于在基层“自找苦吃”,乐于在艰苦环境中“墩墩苗”,把困难当作磨刀石,把挫折当作成长梯,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只有在基层经历过风雨、见识过世面,年轻干部的肩膀才能更硬,腰杆才能更直。
让年轻干部在基层茁壮成长,需要组织精心培养与个人主动作为同向发力。组织部门要树立重视基层、关心基层的鲜明导向,健全完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从基层选拔的常态化机制,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宽容探索中的失误,营造安心安身安业的良好环境。对于年轻干部自身而言,要端正态度,主动放下“学历光环”,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真正沉下心、扎下根,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汲取营养、提升自我,努力实现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的深刻转变。
基层是广阔的天地,也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唯有将年轻的汗水挥洒在基层的田野上,将奋斗的足迹镌刻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年轻干部方能练就担当的铁肩膀、成事的真本领。
(绵阳科技城新区 李天智)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