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海子河河道脏乱,河水发浑还带着味儿,谁也不愿靠近。现在你看,河边修了步道,栽了行道树,傍晚带着孙子来散步,还是安逸呢!”家住会泽县古城街道瓢把村的居民王大爷,站在治理后的海子河畔,指着眼前的景致满脸笑意。“十四五”期间,会泽县水务部门以河长制为核心抓手,深耕水生态文明建设,让曾经的“问题河湖”蜕变成如今的“幸福廊道”,为全县群众编织起一张亲水、近水、乐水的生态网。

毛家村水库
全域治理织密河湖“守护网”
会泽县河网密布、水库塘坝众多,治理管护曾是不小的挑战。“十四五”开局之初,该县便锚定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等六大目标,构建全域性河湖治理体系。从滋养一方的45条50平方公里以上骨干河流,到遍布乡村、滋养农田的278条小型河流,再到58条灌溉渠道、36座水库与24座塘坝,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范畴,真正实现“每一条河、每一座库都有人管”。
多部门协同联动,让治理更有力度。该县深化“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水务、公安、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拧成“一股绳”,定期开展联合巡河执法。针对以礼河、毛家村水库、牛栏江等重点水域,先后开展10轮次专项巡查,建立“一河一档”问题清单23项,通过整改通知、检察建议书等方式,推动问题逐一销号。面对跨区域治理难题,会泽县主动联合牛栏江、小江流域7个毗邻县(市),建立“联防、联控、联治”机制,15次联合巡河、协同处置8项河湖问题,让跨界污染、非法采砂等“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基层管护力量的夯实,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在鲁纳乡雨沐村,党总支书记张正友带头搭建起“河长+村民监督员”机制,将护河责任落实到每一户家庭。作为土生土长的江边人,他每天都会沿着牛栏江巡护,小到岸边垃圾、大到排污隐患,都一一记录整改。“现在生态环境好了,小时候‘鱼翔浅底’的画面又回来了。”这是张正友最欣慰的事儿。全县通过“党建+河长制”模式,构建“河湖长+护河员+护林员(公益岗)”三级巡护网格,四级河长累计巡河8万余次,完成率达100%,创新的“现场交办+河长令”督办机制,更让40余项突出问题得到快速化解。如今在会泽,无论是城镇河道旁,还是乡村沟渠边,都能看到守护者的身影,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治水新格局。

花渔洞水库
生态修复擦亮河湖“高颜值”
污水治理是改善河湖水质的“关键一招”。该县新建城区排水管网355公里,改造雨污混流管网19.62公里,让城市污水“各行其道”;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投运后,日处理能力从4万立方米提升至5.5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净化率大幅提高。在农村,治理成效同样显著:鲁纳乡整合资金1000余万元,为雨沐村三湾小组铺设水泥路,实施“两污”治理,曾经“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的村落,如今变得干净整洁,濛濛河岸用浆砌片石砌筑得整齐漂亮,挡水坝与拱桥相映成趣。截至2024年底,全县25个乡(镇、街道)的370个行政村(社区)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污水治理率达89.88%,乡村振兴示范村自然村治理率更是达到100%,从源头切断了污染物入河的“通道”。河湖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让一条条河道焕发新生。2022年,硝厂河团坡至丫口段治理工程完工,12.22公里的河道两岸筑起稳固堤防,河水顺畅流淌;2025年,杨梅山小河、以礼河(会泽段)治理工程接力推进,23.2公里的河道将迎来生态升级。与此同时,“清四乱”专项整治持续发力,累计完成水利部下发20个图斑、356个“回头看”图斑的复核整改,整治“四乱”问题点位2处,拆除以礼河沿岸1万余平方米围垦种植、1.4万余平方米沿河违建,河道恢复了自然本色。在牛栏江鲁纳段,通过巡护管控、岸线绿化等措施,江水如碧玉般澄澈,鱼群在浅滩悠然游弋,两岸垂柳与江面倒影交织成流动的翡翠带。

会泽以礼河风光

会泽以礼河风光
水资源的集约利用,让河湖“活水长流”。2024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2.16亿立方米,低于2.18亿立方米的控制目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48,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从1.4万亩增至6万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16座水电站全部实现生态流量在线监管达标,确保河流生态用水需求,让河水保持生机与活力。
人水和谐共享生态“新福祉”
如今的会泽,河湖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成为群众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截至2024年底,全县已创成省级美丽河湖3个、绿美河湖1个,累计建成美丽(绿美)河湖28个,81公里岸线被绿意覆盖,新增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以礼河钟屏段更是凭借精巧的河床床坝设计、沿岸依依的垂柳,成为曲靖市首批次首条“绿美河湖”,每到周末,不少市民带着家人来此散步、拍照,感受“岸绿景美”的惬意。2025年,以礼河更被纳入省级幸福河湖建设名录,将迎来新一轮升级。
河湖生态的改善,还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鲁纳乡雨沐村三湾小组依托牛栏江生态优势,打造“生态保育+农旅融合”示范点,彩虹步道沿江而上,亲子垂钓、沙滩休闲、自助烧烤等设施一应俱全。今年春节期间,仅三湾小组就接待游客8000余人,辐射带动1349户农户增收。座舍村村民丁所贵以前因照顾老人孩子无法外出务工,如今在江边的果蔬种植基地带工,每天能赚100元:“家门口的活计,既赚到了钱,又照顾了家,挺好的。”大海草山风景区依托仙马槽水库的“助旅功能”,2024年吸引国内外游客17.6万人次,观光旅游经济收入达632.14万元,实现了“水利+旅游”的良性互动。
从“家乡河湖”到“美丽河湖”“绿美河湖”“幸福河湖”,会泽的河湖在一步步蜕变;从“知晓河湖”到“看到河湖变好”“欣赏河湖风光”“游览河湖美景”“赞美河湖变化”,群众对河湖的情感也在层层加深。河湖水文化正在以更新、更美的姿态,融入会泽百姓的日常生活。
水润会泽,安澜河湖。“十四五”期间,会泽县用实干与担当,绘就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新画卷。未来,这条绿色发展之路将继续延伸,让更多群众共享河湖生态红利,让会泽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通讯员: 何顺福 金华春 罗见开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