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聚焦劳动密集型产业精准发力,将招商引资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通过精准匹配资源禀赋、创新服务机制、延伸产业链条,用产业“小切口”撬动民生“大改善”,构建起“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良性循环,为宣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了鲜活样本。
从“劳务输出”到“家门口就业”。宣威市是人口大市,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超30万人。为解决在外劳动力“顾家增收两难”的痛点,宣威市依托90万亩马铃薯种植规模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充分盘活利用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整合产业扶持资金3.6亿元,引进云南嫩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乐丰乡建设占地39亩的马铃薯加工厂1个,辐射带动周边7个乡(镇)建成削皮切块加工点17个,开发薯条、罐头等6大类15个品种,年精深加工马铃薯3万吨,日均用工1300余人,工人月均收入达3500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群众“家门口”就业致富的优势产业。
精准服务打通企业落地“中梗阻”。根据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特点摸排返乡劳动力、劳动技能、就业意愿等基本情况,为企业招工提供便捷条件,为扩产扩容打牢基础,助力吸纳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针对企业管理“水土不服”问题,选派熟悉本土民情的“本土ceo”,推行“农忙假”“孝顺假”等灵活制度,虹彬服装公司据此为工人定制弹性上下班时间,保障年均300天就业时长;构建“政府出资+企业出题+群众参与”培训模式,将缝纫、农产品分拣等培训班开到车间现场,累计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114期,4586人次通过考核后直接上岗。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创新服务机制、延伸产业链条,成功招引校园鞋生产、羊毛衫生产、休闲裤生产等劳动密集型项目落地,推动区域劳动密集型产业体系逐步成形,2025年以来兑现家门口务工车间补助资金737.23万元,有效助力务工车间稳定运营与吸纳就业。
全链条延伸激活增收“动力源”。充分发挥“市级零工市场—乡镇零工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三级就业服务体系优势,整合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资源,搭建就业平台,投产企业共创造岗位580个,52家意向企业预计新增4655个岗位。依托圆通物流车队、仓库资源,宣威市建立“农户种植+云仓仓储+电商销售”闭环,在各乡镇设立农产品收购点,解决农户滞销痛点,与20余家企业、170余名合作商建立了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实现“产供销运”一体化,带动5000余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种植、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全市60多家帮扶车间共带动就地就近就业8万余人,平均月均收入2500-3500元,外出务工交通成本降低40%,形成“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条产业链、富裕一方百姓”的乘数效应。
下一步,宣威市将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连接群众的民生纽带,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的招引力度,持续放大“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群众增收”的闭环效应,为群众创造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
通讯员:黄 泽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