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客人提前两天就订满了,今晚还有5桌,现在正忙着备餐呢。”在会泽雨碌大地缝景区旁小米村的云溪小院农家乐餐厅,31岁的返乡青年代猛一边整理着晚餐食谱,一边笑着介绍。曾经在外打工的她,如今凭借家门口的乡村旅游热潮,不仅实现了创业梦,还让一家人都捧上了“旅游饭碗”。

小米村的蝶变,始于当地“景村融合”发展战略的推进。小米村隶属于会泽县雨碌乡,距县城65公里,地处于黄金1小时旅游圈内。村庄位于雨碌大地缝景区入口处,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景区年平均游客量有12万余人。近年来,当地政府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锚定曲靖市“珠江源头·旅居曲靖”的品牌定位,依托小米村位于雨碌大地缝景区入口的资源优势,坚持“景村融合”发展理念,将乡村风貌、民俗文化与景区旅游资源打包,开发了露营烧烤、民宿小院、萌宠乐园等23个旅游业态,既丰富了游客的旅居体验,也为村民打开了增收新通道。



代猛的家庭“就业版图”,正是乡村旅游带动就地就业的鲜活样本。他租下政府统一改造后的农家闲置房屋,开起了具有乡土风情的农家乐餐厅,餐厅主打农家土菜,由妻子负责日常经营,自己则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入职景区运营公司,现在已经晋升为公司副经理,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固定薪金,下班后还能帮着打理餐厅订单。50多岁的母亲朱粉玉也谋得景区公司保洁员岗位,承担民宿客房的清洁工作,每月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以前种地赚不了几个钱,还担心娃娃在外面受苦,现在一家人在一起,守着家就能赚钱,心里踏实得很!”朱粉玉笑着说。
在小米村,像代猛家这样因乡村旅游受益的家庭不在少数。依托景村融合模式,当地构建起“务工+经营+出租”的多元增收体系。景区优先吸纳村民就业,目前已带动周边168实现灵活务工,11人签订长期劳动合同,覆盖检票、安保、保洁等多个岗位;17户村民自主创业,开起民宿、小吃店或农产品摊位,把“游客流量”转化为“经营增量”;19户村民将闲置房屋出租给公司管理运营,每年稳定收取租金,户均增收3000余元,实现“闲置资源变现”。

“房屋租金、经营现金、务工薪金这‘三金’,让村民的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小米村党总支书记彭贵东算了一笔账,如今村里在家的农户,户均年增收达5000元,闲置老宅变身特色民宿,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收入,更让村庄增添了活力与烟火气。

“现在进入冬季,天气变冷了,我又把围炉煮茶和特色火锅做了起来,让游客们玩得高兴、吃得也暖心。”望着一旁谈笑风生的客人,代猛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满满期待。
通讯员:林莉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