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社会深刻转型、金融业态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洗钱等非法金融活动日益呈现出组织化、专业化、隐蔽化的新特征,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11月19日,麒麟区联社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城市夜晚最富“烟火气”的角落,在花柯夜市成功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影响广泛的反诈与反洗钱主题宣传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写下生动注脚,为守护一方百姓的“钱袋子”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阵地前移,在“人间烟火”中彰显金融为民的赤诚本色。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花柯夜市人潮涌动,叫卖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构成了城市夜经济最活跃的图景。这里聚集了众多小微商户、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广大的市民消费者,他们是普惠金融最需要触达和服务的群体,同时,由于其金融知识相对薄弱、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也最容易成为金融诈骗和非法金融活动的侵害对象。麒麟区联社深刻认识到,金融知识普及不能仅仅停留在“请进来”的厅堂阵地,更要主动“走出去”,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此次宣传活动,麒麟区联社一改传统模式,创造性地将“金融课堂”搬进了热闹的夜市,宣传小分队的同志们在夜市最核心、人流最密集的位置设立了宣传服务点,主动融入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这种“沉浸式”的宣传,变单向的“灌输”为双向的“互动”,让金融知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冰冷条文,而是变成了商贩们触手可及、乡亲们愿意聆听的暖心提醒。

精准滴灌,用“百姓语言”讲透金融安全的深刻内涵。为确保本次宣传活动能够真正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麒麟区联社宣传团队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做足了功课。在内容上,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针对当前高发的“杀猪盘”、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等电信诈骗类型,工作人员结合公安机关发布的真实案例,以案说法,深刻剖析了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迷惑伎俩和危害后果。同时,重点讲解了反洗钱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什么是洗钱、洗钱的常见渠道,并着重向商户和市民强调了出租、出借、出售个人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以及收款码的严重法律后果,引导公众深刻认识到“贪图小利”背后可能隐藏的巨大风险,自觉成为反洗钱防线上的“哨兵”。在形式上,力求生动化与互动性。宣传人员摒弃了照本宣科的说教,而是用拉家常的方式与群众交流。“大姐,您看这个手机短信,说您中奖了让您点链接,这可千万不能点,是骗子!”“老板,一天生意流水不少,可得注意别收到假币,我教您几招识别技巧。”一句句贴心的话语,一个个善意的提醒,迅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一位经营烧烤摊的王先生在咨询后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诈骗离我们很远,听了你们的讲解才知道,骗子就在身边。你们农信社真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这个活动办得太及时了!”

金融为民,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砥砺前行。下一步,麒麟区联社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时代重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做好包括金融知识普及在内的各项普惠金融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通讯员:吕仁花)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