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大潮,奔涌向前;历史航程,风云激荡。当大多数人顺应潮流、逐浪而行时,总有那么一群身影,他们选择逆向而行,直面惊涛骇浪,攻坚克难——他们,就是可敬的“逆行者”。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尤需涵养这种“逆行”精神,争当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先锋,在时代的激流中奋勇击楫,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担当答卷。
“逆行”,首在信仰如磐,把稳“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逆水行舟,需有明确航向;迎难而上,必有精神支柱。对党员干部而言,这份定力与支柱,就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它是照亮“逆行”之路的灯塔,是支撑“逆行”之勇的基石。唯有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在“泰山压顶”的重重压力下矢志不渝。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逆行”而上,为所当为。
“逆行”,贵在担当如山,砥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逆行”的本质是斗争,是向矛盾挑战、向困难进军、向风险亮剑。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的“雪山”“草地”依然险峻,需要跨越的“娄山关”“腊子口”依然众多。倘若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没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何以破局开路?党员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要敢于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刀真枪磨砺,在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的实践中,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硬脊梁”。
“逆行”,成在本领过硬,淬炼“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干事能力。“逆行”不是盲目冲锋,更不是逞匹夫之勇。它需要高强的本领作为“通行证”和“护身符。没有“几把刷子”,缺乏过硬能力,“逆行”就可能变成“盲动”,甚至付出不必要的代价。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克服“本领恐慌”,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要向理论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向实践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向困难学,在应对复杂局面、化解风险挑战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要努力成为懂政策、精业务、善作为的行家里手,确保在“逆行”的征途上,既能保持勇毅前行的锐气,又能拥有化解风险的智慧,真正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逆行”,根在初心如故,永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逆行”为了谁、依靠谁?答案是唯一的: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逆行”向何方,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员干部的“逆行”,其根本价值取向是为人民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增进人民福祉。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主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唯有如此,“逆行”才能获得最广泛、最深厚、最可靠的力量源泉,才能在人民的支持下无往而不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呼唤“逆行者”的时代。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焕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昂扬斗志,激发“舍我其谁”的担当豪情,勇做立于潮头、奋楫击水的“逆行者”,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为宏伟蓝图的实现贡献全部光和热。(绵阳科技城新区 乔静)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