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商讯 > 正文
以“组织之力”解码“十五五”致胜之道
发布日期:2025-11-26    来源:推广    浏览:471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站在2025年的尾声,回望“十四五”的波澜壮阔,展望“十五五”的宏伟蓝图,我们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一程”。蓝图已然绘就,号角即将吹响。组织路线从来都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组织部门必须主动入位、挺膺担当,以高质量的“组织之力”解码“十五五”的致胜之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保驾护航。

解码“致胜之道”,首在锻造“硬核”干部队伍,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转型、应对人口变化,每一项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答好“十五五”的时代问卷,必须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要突出“选”的精准。破除唯票、唯分、唯GDP的陈旧观念,把政治标准作为“硬杠杠”,把实绩作为“试金石”。重点关注那些在“十四五”攻坚战中经受住考验的“猛将”,在科技创新一线敢于突破的“闯将”,在基层治理中默默奉献的“干将”,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要突出“育”的实效。面对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考题,不能让干部产生“本领恐慌”。要实施精准化的专业赋能,让干部不仅懂政治,更懂产业、懂金融、懂城市运营,成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行家里手”。要突出“管”的力度。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既要给干部戴上“紧箍咒”,划定纪律红线;又要送上“护身符”,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激发出全党上下干事创业的澎湃动能。

解码“致胜之道”,基在筑牢“坚强”战斗堡垒,以“组织末梢”激活“治理效能”。“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十五五”规划的千条线,最终都要落在基层这一根针上。无论是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还是城市治理的精细化运作,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这个坚强堡垒。如果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再宏伟的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要推动组织体系“全域覆盖”。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将党建触角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延伸,向产业链、供应链延伸,消除组织覆盖的“盲区”和“空白点”,确保哪里有经济社会活动,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声音。要推动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红色网格”成为化解矛盾的“减压阀”、服务民生的“连心桥”。要推动乡村振兴“全线发力”。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核心,让党旗在“十五五”的广袤田野上高高飘扬。

解码“致胜之道”,要在集聚“顶尖”第一资源,以“人才引擎”驱动“创新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十五五”期间,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科技创新将成为主要战场。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拥有了未来的主动权。组织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部门,必须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才。打破地域、身份、学历的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既要引进站在科技前沿的“顶尖大咖”,也要培育扎根生产一线的“大国工匠”;既要关注“高精尖”缺口,也要填补“急需紧”短板。要以“不仅看帽子,更要看里子”的务实导向评价人才,破除“四唯”倾向,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要以“近悦远来”的生态留才。人才竞争,说到底是环境的竞争。要甘当人才的“后勤部长”,从住房安居、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入手,打造全周期、全要素的人才服务生态,让各类人才在“十五五”的舞台上心无旁骛地搞研究、创事业,让智慧的火花竞相迸发,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十五五”的巨轮即将启航,组织工作重任在肩。让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组织答卷”!(作者:胡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