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沾益区龙华街道红瓦房开展云南特色小吃制作职业技能培训班上,培训老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云南特色小吃的历史与文化背景、食材选择与搭配技巧以及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规范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授课。在实操训练中,学员们通过反复实操练习,在锅铲上下翻飞间推动学员们熟练掌握技能要点,这样的培训课程,受到学员们的喜爱。据统计,2025年以来,沾益区累计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800余人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沾益区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坚持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群众就业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技能培训惠民生”实事,让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的“充电器”、实现持续增收的“助推器”。
紧扣需求,提升培训针对性。以群众需求、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定向式培训,充分调动驻村队员、村组干部、就业信息员、社保协办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就业意愿、创业意愿、技能水平、就业现状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主动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和转移就业需求。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对各类企业、就业帮扶车间,餐饮、家政、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并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台账,调研分析企业用工需求,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突出实用,推动培训提质效。因人施策,优化培训形式。针对不同群体和技能基础,科学的设置培训课程内容与方式。针对有一定技能基础的参训学员,着重提升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对技能基础薄弱的参训学员,帮助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要点;因地制宜,创新培训内容。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紧紧围绕沾益本地市场需求、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电工、焊工、叉车等就业技能培训,围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电商人才、青年创业人才培训。
严格监管,确保培训遵规范。严格培训过程监管,加强培训监督检查,组建5个技能培训监管专班,通过实地督查、专项检查、视频抽查、电话等线上线下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对参训人员考勤情况、学习成效及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方法、培训流程等进行评估监督,做到“每班必查”,保证培训质量。强化部门联动,开展数据比对,确保培训对象符合政策条件,加强业务培训指导,确保业务审核、培训补贴兑付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执行。
强化服务,拓展就业渠道。做好就业市场需求摸排和分析工作,根据参训学员就业意愿、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岗位精准推荐,确保每一位参训学员在培训期间获得不少于3个有效岗位信息,强化跟踪服务指导,落实好就业去向、创业意愿登记,持续为学员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开展“双证式”培训,通过一次培训、两次考试合格后获取“双证”,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与市场就业需求的匹配度,为拓宽就业渠道打下基础。
下一步,沾益区将继续落实好职业技能提升相关政策,抓实培训对象、培训工种、帮扶措施、就业服务、工作责任“5个精准”,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推动“民工经济”向“技工经济”转变。
通讯员: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