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山的风,藏着四百年的啼鸣秘语。并非松涛激荡,也非溪涧私语,是一种穿透岁月、野性难驯的尖锐鸣叫,带着远古的苍凉回音。这是摩山鸡的呼唤,云南富源墨红镇这片群山环抱之地,一枚行走的“活化石”。然而,就在不久之前,这啼鸣几近消散,微弱如风中残烛,仅余一个沉重的问号,悬于寂寥山谷:这枚沉寂过久的“凤雏”,是否还有振翅之日?
摩山鸡。张政伟摄
时光倒溯至2013年。试想那样的夜晚:夜色浓稠如墨的山坳深处,唯一的微光来自一台老旧发电机断续的喘息。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湿腥、腐叶的微朽,以及雏鸡绒羽间散发的、一丝若有若无的生命气息。杨保华,这位地道的摩山汉子,守候在光影摇曳的简陋鸡舍旁,汗水濡湿衣衫,眉宇间刻满焦虑。漫长的繁衍周期、低至令人心颤的孵化率(不足60%)、以及那同样脆弱的成活率……市场经济的奔流,几乎要将祖辈与摩山鸡相依的记忆彻底湮没。他不甘。然而,现实筑起冰冷的壁垒。
“轰隆!”一声沉雷滚过,骤雨急促敲打棚顶。鸡舍内立时鼎沸,雏鸡惊惶奔窜,挤作一团。“不好!”杨保华心弦骤紧。发电机受潮,光线明灭不定,愈发加剧了恐慌。每一次这样的夜半惊魂,都预兆着踩踏与死亡。第一年过去,账簿上那刺目的红字“-1,000,000元”,如同一道狰狞的伤痕,灼痛双眼,也几乎耗尽他全部的投入与勇气。他凝视着黑暗中那些瑟缩颤抖的小生命,心头首次被绝望的暗影侵袭:“难道……当真是我错了?”资金链,如同旱季的山涧,渐渐干涸见底。
就在杨保华被愁云层层缠绕,几乎要舍弃这份棘手的传承时,一股无声的细流,正悄然向这片焦渴的土地渗透。富源县联社推行的“整村授信”工作,将金融服务的网络,如毛细血管般,艰难却坚定地探入这偏僻的角落。
雨后初晴,山路依旧泥泞难行。墨红信用社的客户经理小高,年轻面庞透着朝气,军绿雨衣的下摆溅满泥点,步履深浅地踏入杨保华的养殖场。他没有急于翻看账目,而是推开那扇会低吟的鸡舍木门。设施虽简陋,地面却清扫得颇为洁净,空气虽不清新,倒也流通,并无预想中的秽气。
他看见杨保华,眼底虽有倦意,却闪烁着一种磨不灭的执拗光芒,正小心翼翼地给几只病弱的雏鸡喂水。那一瞬间,小高看到的,并非一个濒临失败的养殖户,而是一位守护着百年血脉的“守山人”。
“杨大哥,你的难处,我们清楚。”小高的话语温和而有力量,“我们信用社的职责,就是要把金融‘活水’引到最迫切需要的地方。”他并未停留于口头安慰,随即拿出手机,对存栏鸡群细致地拍照、录像,认真询问防疫措施与饲料配给。数据开始无声地流动:存栏规模、潜在价值、杨保华朴素却良好的过往信用……信息汇聚成评估报告。很快,第一笔20万元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如一场恰逢其时的甘霖,精准“滴灌”入杨保华几近枯竭的账户。
“这20万,哪里是钱,分明是救命的水啊!”杨保华紧握着小高的手,声音微微发颤。这笔资金,让奄奄一息的鸡场,重新搏动起微弱的心跳。
资金的注入,仅是序章。真正的转机发生在2021年,电力公司的变压器终于稳稳地落在山坳。稳定的电流,仿佛瞬间打通了产业发展的经脉。孵化、控温,乃至初步的产品加工,都有了坚实的保障。杨保华的视野随之开阔,扩大规模的念头开始萌发。这一次,富源县联社的响应更为迅速、精准。小高再次登门,带来的不仅是资金的承诺,还有更优惠的利率和更高的授信额度。金融的支持,已从最初的“救急泉”,化为持续滋养的“长流水”。
数据的嬗变最具说服力:孵化率由最初不足60%的艰难挣扎,跃升至90%以上的稳定丰产;成活率亦从首年不足50%的低谷,攀升至85%以上的喜人高地。盈利状况更是实现了戏剧性的逆转,从百万亏损的阴霾,走向年盈利150万元的晴空!这150万,它悄然抚平了杨保华额头的皱纹,点亮了乡亲们眼中的希冀,成为滋润生活的汩汩“活水”。
摩山鸡的内在品质,在悉心呵护与得天独厚的林下散养环境中日臻完美。口碑,如同山谷里的清风,不胫而走。即便售价高达每公斤120元,数倍于市场上的普通肉鸡,订单依旧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想象那样的画面:一辆辆汽车不辞辛劳,穿越数百公里的蜿蜒山路,只为寻购几只纯正的摩山鸡。这已超越了简单的交易,更像是一种对品质的虔诚认可,对一份坚守的由衷致敬。
150万的盈利,燃起了更宏大的蓝图。杨保华的目标锁定在年出栏10万只——这10万只羽翼,承载着一个产业的腾飞梦想,寄托着带动乡邻共赴富裕的深切期盼。他计划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引这股致富的“活水”流向更多人家。
摩山鸡,这只铭刻着400年文化印记、一度在时代浪潮中濒临沉寂的“凤雏”,终究凭借金融甘泉的持续浇灌,丰满了羽翼,振翅高飞。它不仅成功“飞”离了摩山的层峦叠嶂,更昂首“飞”入了广阔的市场视野,化作富源县一张熠熠生辉的农业名片。
这成就的背后,凝结着杨保华十年如一日的孤勇与坚韧,彰显着摩山鸡独特的生态禀赋,更生动诠释了以富源县联社为代表的金融力量,如何以水的姿态渗透、滋养、赋能,将一股行将枯竭的源头细流,汇聚成奔腾不息的产业活水。从亏损百万到盈利150万,再到触手可及的千万产值愿景,这并非简单的数字更迭,而是金融精准“滴灌”下生命潜能的绚烂绽放,是一幅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
放眼望去,摩山的云雾似乎也因此变得格外轻盈。那穿越历史的古老啼鸣,此刻听来,愈发响亮、充满自信。它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在这片广袤深沉的土地上,究竟还有多少沉睡的“乡土瑰宝”,正静静等待着这样一场恰逢其时的“金融春雨”,助其破土而出,汇入乡村振兴的壮阔洪流?富源县联社的实践,正是这宏大叙事中,一个关于精准、温情与磅礴力量的鲜活注脚。它昭示我们,金融的涓滴之力,亦可润泽山河,唤醒沉睡的希望。
(通讯员: 黄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