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小关的走村日记:那双沾着泥土的手,教会我信用的重量
发布日期:2025-08-11    来源:珠江网    浏览:3926

2025年8月4日,晴,风里有泥土和玉米棒清香的味道。

今天是我穿上这件印着“富源信合”字样红马甲的第182天。半年前,我从窗明几净的机关办公室被调到基层,成为一名党员金融服务队的客户经理。说实话,起初我以为最难的是给乡亲们解释清楚那些复杂的金融术语,后来才发现,最难的是真正走进他们的心。

我的工作日志上,记录着一个叫周师傅的名字。第一次见他,是在他家那个弥漫着饲料醇香的猪圈旁。他正为扩大养殖规模还差的3万块钱发愁,看见我们,眼神里有期盼,但更多的是局促。他习惯性地摸出烟盒递烟给我们,那姿态,我能读出一种不想麻烦人却又别无他法的卑微。

那一天,我没急着谈产品、讲利率。我只是打开笔记本,像个学生一样,听他讲他这半辈子的人生。从他如何靠养猪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到他跟邻里之间从未红过脸的交往,再到他对今年猪价行情的精准判断……我的笔下,记录的不再是冰冷的“资产负债”,而是一个男人用汗水和信誉筑起的“人生家底”。

这就是我们“整村授信”工作的核心。我们坚信,农民最大的资产,除了土地,就是他们一辈子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的名声。

半个月后,当我把那本薄薄却又无比沉重的贷款证递到周师傅手上时,时间仿佛慢了下来。阳光下,他那双布满老茧、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土的手,微微颤抖着接过了那本证书。他没说话,只是凑近了,反复看那行“授信额度:人民币伍万元整”的字。

那一刻,我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农民的喜悦,我看到了“信用”这两个字,在他眼中,真正地活了过来,有了光。他抬起头,对我咧开一个质朴又灿烂的笑容,眼眶里亮晶晶的。我知道,这张纸,不仅意味着他可以立刻买下20头猪仔,更意味着他从此拥有了“用信不求人”的底气和尊严。

这件红马甲,沾上的不只是富源的风尘,更是乡亲们的信任。我想,这,就是我每天开着车,奔走在乡间小路上的全部意义。

(通讯员:关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