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富源县联社在全县范围内深入推进“整村授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该项工作通过党建引领,以重塑农村信用体系为核心,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户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将无形的“信用”转化为农民手中实实在在的“资产”,为富源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澎湃的金融活水。截至目前,联社已对全县145个行政村开展整村授信工作,为超过7.2万户农户预授信总额度超50亿元。
在后所镇的村庄里,养猪大户周师傅的经历是此次变革最生动的缩影。去年,他曾因3万元的资金缺口而四处求告无门,扩大养殖规模的计划一度搁浅。“那时候,真是感觉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找人借钱,不仅欠人情,自己也觉得没面子。”周师傅回忆起当时的窘境,感慨万千。
改变发生在今年春天,富源县联社的党员客户经理深入村组,开展“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地毯式信用信息采集。他们不仅关注农户的资产负债,更将家庭情况、邻里口碑、个人品行等“软信息”纳入信用评价体系。正是基于周师傅多年来在村里“说话算话”的好名声,他被评为信用户,并获得了5万元的授信额度。
“真没想到,我这辈子的好名声,现在能变成银行实实在在的授信额度!”在村委会,周师傅从客户经理手中接过贷款证时激动地说道,“有了这笔钱,我不仅能多养20头猪仔,还能把猪圈的设施升级一下。最重要的是,以后用钱再也不用求人了,用手机银行几分钟就到账,心里踏实多了!”
周师傅的故事并非个例。“整村授信”工作的全面铺开,让富源县的广大乡村涌现出新气象。在许多村庄,信用户成了村里最受尊敬的人。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让王家嫂子的农家乐生意更红火,也让李家大哥的魔芋种植基地扩大了10亩地。
富源县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表示:“‘整村授信’工作是富源县联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仅是一项金融服务创新,更是一次深刻的农村社会治理实践。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重建和巩固农村信用体系,让‘诚信’成为农民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可靠的发展‘通行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建设更加繁荣、更具活力的美丽富源贡献坚实的信合力量。”
据悉,富源县联社将持续深化“整村授信”工作,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以“背包银行”的初心和金融科技的翅膀,将普惠金融的阳光雨露洒遍富源的每一寸土地。
(通讯员黄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