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罗平县:聚焦“选育用”三字诀 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
发布日期:2025-09-23    来源:珠江网    浏览:5071

近年来,罗平县聚焦村级组织人才匮乏、学历偏低、结构不优等难题,着眼村“两委”班子换届,精准聚焦“选、育、用”三个关键环节系统施策,着力锻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为乡村振兴夯实组织人才根基。

聚焦“选”字,拓宽源头渠道,充实后备力量储备。围绕“选”这个根本点,坚持广开贤路,高标准、多渠道选人,确保后备力量“源头活水足、结构质量优”。一是严把入口标准。将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明确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双好双强”基本要求,坚持按照纳入一批、联审一批、反馈调整一批的原则及时开展资格联审,对发现存在问题的34人进行调出,确保人选过得硬、靠得住。二是拓宽来源渠道。建立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举荐的选拔机制,聚焦现任优秀村组干部、本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三类群体”,深挖本土潜力385人,引回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93人。创新线上招募方式,马街镇、阿岗镇等地通过发布网络“招贤令”,吸引21名有意向人才报名,其中17人已到村参加跟岗锻炼。三是优化结构比例。将40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作为主体,优先吸纳“三类人员”,推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目前,全县后备队伍平均年龄38.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74%,“三类人员”占比达20%,初步形成年龄梯次合理、知识结构优化、综合素质较强的后备力量队伍。

聚焦“育”字,精准施策提质,提升后备力量素质。紧扣“育”这个关键点,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精准化培训。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制定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方案,依托县、乡两级党校,将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战略、基层治理等内容作为必修课,定期开展培训。同步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展分批次、全覆盖轮训,着力提升后备力量的实战能力。二是推动学历提升。结合村(社区)干部“双提升”培养行动,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后备力量就读云南开放大学学历班,助力实现学历与能力“双进阶”,目前已有42名后备人选积极报名参加。三是实行结对帮带。建立结对帮带制度,安排基层经验丰富的街道(乡镇)干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等开展“一对一”结对帮带,有针对性地加强跟踪培养。乡党委主要领导完成一轮全覆盖谈心谈话,及时帮助解决困难,促进后备力量尽快提升本领、担当重任。

聚焦“用”字,动态管理调动,激发后备力量活力。聚焦“用”这个落脚点,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实战中检验、在激励中成长,畅通后备力量发挥作用渠道。一是动态管理使用。通过谈话了解、调研走访等方式,逐村分析研判后备力量人选情况,并按照“能进能出、优进劣退”原则,优化调整后备力量63人、补增25人,确保人才储备既“量足”更“质优”。二是一线锻炼使用。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力量到关键吃劲岗位“墩苗壮骨”,组织50余名优秀后备人员进入村(社区),参与防汛救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在实战一线锤炼应急处突和群众工作本领。三是及时补缺使用。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树立“有为才有位、吃苦者吃香”的鲜明用人导向,对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及时提拔使用。今年以来,已有29名后备干部按程序进入“两委”班子,8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51名拟确定为下届书记候选人,218名拟担任“两委”班子成员。

通讯员赵封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