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用好“三实”之笔 绘就幸福实景
发布日期:2025-10-27    来源:珠江网    浏览:789

改革之路,从来不是康庄大道,而是充满荆棘与挑战的艰辛探索。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闯出一条新路”,无数实践昭示我们:一切成就的取得,不在于口号喊得多么响亮,而在于脚步踏得多么坚实。谋实,是改革破局的前提,要求我们察实情、定良策;抓实,是改革攻坚的关键,呼唤我们动真格、求实效;做实,是改革成事的根本,期待我们结硕果、惠民生。唯有将“实”字贯穿改革全程,方能在时代的激流中稳舵前行,将美好的改革愿景,浇筑成人民群众脸上满意的笑容和心中充盈的幸福感。

谋实,是擘画蓝图的“最初一公里”,需洞察时势、精准落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革任务的复杂性、敏感性,决定了其推进必须深思熟虑、科学谋划。谋实,意味着要深入一线“接地气”,倾听民声“聚民智”,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它要求我们摆脱“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摒弃“想当然”的主观臆断,真正从实际出发,使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基层的实践需求同频共振。无论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还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兜住民生底线,抑或是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都需要在“谋”的阶段就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想透。只有谋得实,改革的方向才不会偏,目标才能定得准,路径才能选得好,为后续的“抓实”与“做实”奠定坚实的根基。

抓实,是攻坚克难的“中间一公里”,需担当作为、久久为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宏伟的蓝图,若不付诸行动,终将是镜花水月;再周密的部署,若不能一抓到底,也难逃半途而废。抓实,考验的是决心、勇气和韧劲。它要求改革者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面对体制机制积弊,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面对既得利益藩篱,展现攻坚拔寨的锐气。必须建立清晰的“责任链条”,明确“施工图”“时间表”,将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要强化过程监督与动态评估,对落实不力的及时纠偏,对遇到的新问题快速响应。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紧跟一步行,不达目的不罢休,确保改革的每一项举措都能穿透到底,每一项政策都能落地生根,防止“沙滩流水不到头”。

做实,是检验成效的“最后一公里”,需成果惠民、取信于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实,是改革价值的最终体现,也是评判改革成败的最高标准。它要求我们必须以人民满意为标尺,看改革是否解决了实际难题,是否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是否改善了人民生活品质。要力戒“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反对数据造假、成果注水,确保改革成效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要让改革的“大图景”与百姓的“小日子”紧密相连,使民众从办事更方便、收入有增长、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等具体变化中,真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与温暖。唯有如此,改革才能获得最广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行稳致远。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增无减。唯有持续擦亮“谋实”的眼光,锤炼“抓实”的作风,追求“做实”的成效,一棒接着一棒跑,一程接着一程干,方能不断突破藩篱、化解风险、激发活力,将恢弘壮丽的改革愿景,一步步变为可知可感、温暖人心的幸福实景。

(绵阳科技城新区  刘金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