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于细微处见精神 在平凡中显担当
发布日期:2025-11-20    来源:珠江网    浏览:680

担当,常被视为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紧要关头的力挽狂澜。然而,真正的担当更如静水深流,蕴藏于日复一日的寻常工作里,体现在解决群众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执着中。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恰是检验干部初心与责任的试金石。

寻常事务是检验担当的“度量衡”。社区里水管破裂,能否第一时间协调修复?农户的农产品滞销,能否主动帮助拓展销路?企业的证照办理,能否提供清晰指引、简化流程?这些“鸡毛蒜皮”,对群众而言却是“急难愁盼”。处理得好,能暖一片人心;推诿塞责,则寒一方民心。某街道干部在走访中发现老旧小区楼梯陡峭,老人出行困难,他并未以“资金不足”或“不属职责范围”为由推脱,而是多方奔走,最终促成加装简易扶手。这小小的扶手,扶起的不仅是老人的安全,更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担当,就体现在这不回避、不敷衍的态度里,体现在将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的行动中。

回应关切是彰显担当的“试金石”。信息时代,群众诉求渠道多元、声音多样。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能否得到及时、诚恳的回复?政策出台后,群众存在的疑惑能否得到耐心、精准的解答?面对质疑甚至批评,是“装聋作哑”还是“开诚布公”?某地在推行一项民生改革时,出现了不同声音。相关部门没有简单压制,而是主动召开座谈会,邀请持不同意见者参加,坦诚沟通,吸纳合理建议,最终优化了方案,赢得了理解。这种不惧质疑、直面问题、积极沟通的姿态,正是担当精神的生动体现。它要求干部具备闻过则喜的胸襟和化堵为疏的智慧。

执着坚守是淬炼担当的“磨刀石”。许多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的是“钉钉子”般的韧劲。一位驻村干部,数年如一日带领村民改良土壤、发展特色种植,最终让荒山披绿、百姓增收;一名社区民警,十几年坚持记录民情日记,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他们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付出。这种在平凡岗位上的执着坚守,默默耕耘,看似寻常,却最是不凡。它考验的是干部的定力与耐力,彰显的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

主动作为是升华担当的“风向标”。真正的担当,往往超越“要我干”的被动,体现为“我要干”的主动。是否能在职责范围内,主动发现问题、预判风险?是否能在政策允许下,主动创新方法、优化流程?某市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发现群众办理某项业务需要重复提交材料,她并未安于现状,而是主动调研,提出“一表通办”优化建议并被采纳,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这份“多走一步”的主动,这份“精益求精”的追求,让担当超越了简单的执行层面,闪耀着创新与奉献的光芒。

非凡的成就,奠基于无数平凡小事的扎实积累;宏伟的蓝图,离不开每个普通岗位的忠诚履职。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固然需要关键时刻顶得上去的英雄气概,但更呼唤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平凡中显担当的扎实作风。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在寻常事中恪尽职守,在细微处践行初心,必将汇聚成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共同托举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绵阳科技城新区  黄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