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街道充分发挥群众力量,让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把群众意见在心中“置顶”。基层治理要下沉一线,走百家门,访百家情,深入田间地头,改善与群众打交道方式,躬下身子、放下架子、耐住性子,走进民心最深处,汲取群众治理的智慧力量,发现“好声音”,凝练出“新做法”“好点子”,让民声表达更实际、精准。创建“1+2+N”工作机制,以16户为单元划分微网格,由居民小组长、支部书记、社区辅警、基层专干、乡村公益岗等担任网格员、吹哨人、楼层长。通过“每日巡、经常访、随手做、实时报”,今年以来,召开居民议事会议60余次,协调解决各类纠纷133起,有效避免矛盾积压升级,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村(社区),推动基层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把群众冷暖在心中“置顶”。做好基层工作,要完善群众问题反馈渠道,不断优化自下而上的诉求反馈机制,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科学设置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室、分析研判室等功能区,建成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依托“登记受理—分析研判—分流交办—多元化解—跟踪督办”闭环机制,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地”。
把群众难点在心中“置顶”。基层治理的落脚点是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要在解决困难上下真功、求实效、见真谛,探出一条创新路子,由综治中心统筹,建立综治中心工作例会、研判分类、协作配合、督办问责等配套机制,动态掌握行业领域矛盾纠纷,分析归类、协调化解。推行“17130”调处工作法,矛盾纠纷1天内交办、一般性事项7天内办结反馈、复杂问题1个月内办结反馈、3个月跟踪回访、问题动态清零。绘制多元解纷流程图、矛盾纠纷登记受理单、分流转办单、跟踪督办单“一图三单”,建立提示、催办、反馈等工作制度,确保矛盾纠纷按程序依法办理、闭环处置。将人民群众一件件操心事、难心事、揪心事办好办实、可感可及,让治理成果切实转化为发展所需、群众满意的实践效果。
通讯员:柳成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