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罗平县九龙街道:竹荪“撑起”致富伞 党建引领乡村兴
发布日期:2025-10-06    来源:珠江网    浏览:6892

晨光映亮九龙街道以洪社区的黑色大棚,掀开棚帘,20多亩红托竹荪肆意舒展身姿——洁白菌伞顶着褐帽,从腐殖土中探出,村民挎着竹篮,指尖轻捏菌柄采收,满棚尽是劳作热闹与丰收期待。这正是九龙街道党工委以党建赋能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九龙街道党工委锚定“产业兴则乡村兴”的发展核心,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为筑牢竹荪品质与产量“双保障”,以洪基地规划建设标准化黑色大棚,并进行温湿度精细化管控,品种选育至品质筛选全过程把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竹荪,也叫竹笙、竹参,其实是一种菌菇类,长在竹子的根部,外形顶端有网格状的白色裙摆,也被称为“雪裙仙子”,它是“草八珍”之一,口感脆弹、清香鲜美,更富含多种营养,深受市场欢迎。依托科学培育与温润气候,以洪基地产出的竹荪更具优势——菌肉厚实饱满、香气浓郁纯正,既是餐馆抢手“山珍”,更凭高标准品质远销澳大利亚作化妆品原料,完成“大棚鲜品”到“高端原料”的价值跃迁。

“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在家门口挣钱还能顾家,这日子过得踏实!”正在分拣竹荪的李阿姨笑着说。九龙街道探索拓展“党支部+党员带头人+基地+农户”模式,构建多重利益联结机制,集中流转土地保障种植规模,同时优先吸纳周边村民用工。每天120元的工钱,让不少家庭月增3000-4000元收入。据统计,基地年均用工量达1000人次,真正让产业发展红利走进寻常百姓家。

凭借出众品质,九龙街道的竹荪早已“名声在外”,销路根本无需发愁。常有客户通过口碑传播主动联系种植户,专程上门采购竹荪,既有餐馆采购商,也有喜爱山珍的市民,大棚外时常能看到前来拉货的车辆,热闹的采购场景成了产业兴旺的最好证明。稳定的销路不仅让种植户吃下“定心丸”,更让竹荪产业形成良性循环,为持续发展注入信心。

近年,九龙街道党工委始终以党建为“红色引擎”,通过精准谋划特色产业、优化就业增收模式、完善全链条服务体系,不断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下一步,九龙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乡村振兴”,围绕辖区资源禀赋培育更多特色产业,以“党建红”引领“产业兴”,以“产业兴”带动“村民富”,绘就“田有增收路、户有致富门”的宜居宜业乡村新图景。

(通讯员:孟子涵 赵路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