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聊家常里听民声 接地气中聚民心
发布日期:2025-10-24    来源:珠江网    浏览:1669

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中,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在与群众“聊家常”中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看似简单的“聊家常”,实则蕴含着做好群众工作的大智慧。

当前,部分干部与群众交流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讲政策条文多,说群众语言少;谈工作成绩多,听实际困难少;做表面文章多,解实质问题少。有的干部下乡调研,带着厚厚的材料,说着标准的官话,与群众始终隔着一层;有的走访群众,满足于拍照留痕,却没能真正打开群众的心扉;还有的虽然常下基层,却总是来去匆匆,与群众说不上几句知心话。

“聊家常”不是简单的寒暄客套,而是了解群众所思所盼的重要途径。群众的真实想法,往往藏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基层的实际情况,常常显露在只言片语的流露中。一位老党员说得实在:“群众最反感的就是打官腔的干部,最欢迎的是能坐下来拉家常的干部。”学会聊家常,就是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交流,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

学会聊家常,首先要解决态度问题。要带着真诚去交流,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否真心实意,他们一眼就能看穿。只有以心换心,群众才会敞开心扉。其次要解决方法问题。要善于从群众关心的话题切入,从群众身边的琐事谈起,在闲话家常中了解民生冷暖。再次要解决实效问题。聊家常不能止于聊天,而要注重解决问题。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诉求,要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党员干部要学会用群众的语言说话,把深刻的道理讲浅显,把抽象的理论讲具体。要善于从家长里短中捕捉信息,从民情民意中发现问题,从群众智慧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新时代的群众工作,既要有现代化的手段,更要继承和发扬聊家常这个优良传统。党员干部要主动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市井街巷,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聊聊收成、问问冷暖、听听建议。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增进感情,在排忧解难的实践中赢得信任。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聊家常看似小事,却是连接党心民心的重要桥梁。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善于聊家常、乐于听民声、勤于解民忧,我们就一定能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绵阳科技城新区  张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