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金融活水润乌蒙 精准滴灌育企兴——宣威市金融特派员“进民营企业”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5-11-18    来源:珠江网    浏览:3605

去年金秋,一项旨在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实践在云岭大地拉开帷幕。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来自工行、农行、浦发银行、宣威农信社的4名业务骨干——黄正林、沈立彪、陆家雄、林宜,组成了宣威市金融特派员服务分团,开启了为期一年的“进民营企业”对口帮扶工作。他们深入厂矿车间,走访企业一线,用脚步丈量企情,以专业破解难题,将专业的金融服务、精准的金融政策、创新的金融产品直接送达企业手中,书写了一段段“金融活水”精准滋润实体经济的生动故事为宣威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的金融动能。

图:4名金融特派员开展防诈反诈宣传以及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宣传

精准对接,变“企业找钱”为“钱找企业”

“我们不仅要当资金的‘引路人’,更要做企业的‘金融医生’。”团长黄正林道出了团队的工作理念。一年来,这支特派员队伍彻底转变服务模式,从“等客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变“企业找钱”为“钱找企业”,累计走访企业1033户次,足迹遍布宣威工业园区、广大民营企业和厂矿车间。

在走访中,团队成员各展所长:年仅24岁的林宜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专注服务科技型企业,她走访351户企业,精准摸排融资需求3800万元,成功落地贷款1986万元;经验丰富的陆家雄则聚焦制造业升级,为一家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制造企业量身定制方案,最终促成8250万元贷款落地,超出企业预期;沈立彪深耕涉农领域,创新推行“金融+农业龙头”模式,走访242户企业,对接融资需求4600万元,成功落地贷款2400万元;而团长黄正林在统筹协调全团工作的同时,个人走访237户企业,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98次,帮助多家小微企业获得首贷信用贷款。

平台赋能,织就“政银企”协同服务网

面对长期存在的银企信息壁垒,特派员团队以省级“融信服”平台为核心支点,精心编织了一张覆盖全域的金融服务网络。他们不仅是平台的“推广员”,更是企业使用的“辅导员”,累计引导19家企业完成平台注册,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从理念变为现实。“过去是我们追着银行问政策,现在是政策主动送上门。”一位通过平台获得贷款的企业财务总监感慨道。这一转变的背后,是特派员团队创新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线上,他们通过平台实时响应企业咨询;线下,他们带着最新政策上门解读;横向,他们联动市场监管、税务等12个部门,构建起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团队推动建立的“政银企”月度会商机制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对接活动9场,协调解决跨部门问题28项,促成融资意向金额超亿元。同时,他们开展的98场金融知识普及活动,覆盖企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376人次,实现了从“单一服务”到“生态共建”的转型升级。这张日益密实的服务网,让金融服务如毛细血管般渗透至经济末梢,真正实现了从“最后一公里”到“服务零距离”的质的飞跃。

图:金融特派员走访民营企业对接融资需求

创新突破,变“融资瓶颈”为“发展通途”

在服务实践中,特派员团队直面民营企业融资的“硬骨头”。他们发现,约40%的小微企业主存在“恐贷”心理,超过80%的科技型企业和90%的涉农企业因缺乏足额抵押物而陷入融资困境。面对这些难题,团队没有退缩,而是以创新思维寻求突破。针对“企业不敢贷”的问题,他们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引导,通过98场政策宣讲会,用真实案例打消企业顾虑;对于轻资产科技企业,他们重点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案,让“知产”变“资产”;在服务涉农企业时,他们积极探索“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信贷”等新模式,破解抵押物不足的困局。

“我们建立了‘一企一策’需求台账,实施动态跟踪服务。”特派员沈立彪介绍。这套精准服务机制,让团队成功帮助多家像某陶瓷企业这样原本“拒贷”的企业,逐步建立起现代融资观念,最终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这些创新实践,不仅破解了当下的融资难题,更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新路径。

图:金融特派员走访民营企业对接金融服务需求

成果丰硕,金融服务“金种子”生根发芽

一年深耕,硕果盈枝。截至服务期满,金融特派员团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累计走访企业1033户次,精准摸排融资需求2.44亿元,成功促成1.47亿元信贷资金精准“滴灌”至民营企业。这些数字背后,是团队探索出的“一线工作法”——需求在走访中发现,方案在现场制定,问题在一线解决。

更为可贵的是,团队打造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模式。他们推动建立的“政银企”月度会商机制已常态化运行,累计协调解决跨部门问题28项;创新推出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绿色通道”,已为5家轻资产科技企业成功授信;构建的“园区+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链式服务方案,正在宣威工业园区全面推广。这些创新实践,为金融人才服务实体经济积累了宝贵经验,让金融服务的“金种子”在乌蒙大地深深扎根。

如今,虽然首批金融特派员试点工作已圆满结束,但他们开创的“金融送服务”新模式正在持续发挥作用。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一次性帮扶”到“持续性服务”,这支团队用专业与担当,不仅为企业注入了资金活水,更在当地培育了肥沃的金融生态土壤,为宣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通讯员:匡培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