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以有温度的金融活水 浇灌高质量发展之基——富源县联社发展普惠金融纪实
发布日期:2025-11-21    来源:珠江网    浏览:3309

实体经济的韧性,不仅蕴于江河奔涌,更藏在无数毛细血管的搏动中。当聚光灯追逐宏大叙事与关键领域的突破,我们更需俯身,于街巷烟火、田垄阡陌间,倾听实体经济最坚实的脉动。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价值的终极标尺,究竟镌刻何处?

一个被炭火与孜然浸透的夏夜,富源县城的喧嚣在“老王烧烤”的后巷归于沉寂,只余凝固般的焦灼。平日里笑声爽朗的王老板,此刻却如一尊雕塑,佝偻着背,被一堆杂乱票据围困。烤炉上的火焰,不再是欢快跳跃的精灵,而在他紧锁的眉下明暗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缭绕的油烟也失却了往日的热闹,变得沉重而黏稠,压得人喘不过气。一句“就差8万元……这家店怕是真的要熄火”的喃喃自语,几乎被肉串的滋滋声淹没,却像一枚冰锥,刺向这个中年男人最脆弱的地方。

这8万元,是压垮一个5口之家生计的稻草,是城市深夜一处温暖角落行将熄灭的警报。就在这愁云密布之际,客户经理小余推门而入。他那个磨得发亮的公文包,包带上那枚小小的党徽,在油腻的灯光下,映出一抹沉静而坚定的红光,宛如熹微的晨星。

最终,一笔10万元的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及时注入。这重燃的,不仅是炭火,更是一个家庭的生计、一份奋斗的尊严和一座城市的夜间暖意。这个故事并非孤例,它犹如一滴水珠,折射出金融回归本源、向善而行的时代光影。

回归本源,意味着金融活水正向经济的“毛细血管”与“神经末梢”奔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是国民经济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是吸纳就业的“主阵地”,是市场活力的“源头泉”。他们的每一次心跳,都牵动民生温度;每一次成长,都厚植发展根基。然而,他们也最易在传统信贷的评估体系中遭遇“融资高山”。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源头活水精准滴灌这些最需滋养的土壤,这并非一道“选择题”,而是关乎发展全局与社会公平的“必答题”。从“老王烧烤”重焕生机,我们看见,金融正以“润物无声”之姿,将发展的机遇与果实,公平地赋予每一个努力奔跑的奋斗者。

铸就引擎,鲜红的党旗为普惠金融校准“人民至上”的航向。金融具有天然的趋利属性,如何引导其在追逐利润与践行道义间寻求最佳平衡?富源县联社党委书记的提问掷地有声——“不要总问客户能为我们带来多少利润,要先问我们的服务能为他解决什么困难”,这正是答案的核心。其背后,是“红色引擎”的强劲驱动。当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当一名党员客户经理的价值坐标,从单纯的业绩报表转向守护一方“人间烟火”时,金融便被注入“人民性”的灵魂。这股力量,促使金融从业者从“放贷员”转变为“同行者”,从“审核员”升华为“服务员”。他们带着初心与使命,俯下身、沉下心,丈量土地的厚度,倾听市场的呼吸,让金融服务真正“身入”基层、“心入”群众。

奔赴山海,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铺就坚实的民生路基。翻开富源联社的报表,一组组滚烫的数据,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卷:普惠小微贷款8.3亿元,较年初增加16.66%;整村授信覆盖面49%,较年初提升15个百分点;涉农贷款44.8亿元精准注入振兴沃土……这些数据,是万千个“王老板”重燃的希望,是无数个辛勤耕耘者丰收的喜悦,是无数长者不被数字时代落下的安稳。这正是共同富裕最生动的注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坚韧的微观基础。当金融专注于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一种基础性制度安排,致力于弥合鸿沟、激发活力,它就在参与缔造一个更公平、更坚韧、更富活力的未来。

金融是国之重器,更应是民生之基。富源县联社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以强劲的“红色引擎”,引导更多“有温度”的金融活水,奔涌向广袤田野,奔涌向基层角落,奔涌进每一颗为梦想而奋斗的心田。当万千涓滴汇成江海,必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航程,注入源源不绝的磅礴伟力。

(通讯员:黄合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