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3岁的林依依从繁华都市的毕业典礼上接过那本沉甸甸的大学毕业证时,她心中描绘的未来,不是摩天大楼里的格子间,而是家乡富源那片熟悉的、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土地。她的同学们奔向北上广深的写字楼,她却选择背起行囊,逆向而行。她的梦想,是在家乡建一个融合了科技与美学的现代化草莓采摘园,用自己的知识,通过电商直播,把故乡的甜美,装进千万个远方的快递盒里。
然而,梦想的种子要破土而出,需要现实的土壤和养分。回到村里,一笔8万元的启动资金需求,如同一道冰冷的现实鸿沟,横亘在她面前。搭建温室大棚、引进优良种苗、购置水肥一体化设备……每一项都价格不菲。父母倾尽半生积蓄,也只凑了一半。
比资金压力更沉重的,是无形的舆论压力。“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女娃娃,不在城里找个体面工作,回来折腾土地,能行吗?”“这地里刨食的活,是读书人干的?”村里的闲言碎语,像细密的针,扎在她年轻而敏感的心上。那段时间,她常常独自坐在田埂上,看着远山发呆,梦想的光芒,似乎在现实的重压下,一点点黯淡下去。
就在小林几乎要被“资金”和“舆论”这两座大山压垮,准备收拾行囊重返城市时,一通电话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打电话的是富源县联社的客户经理小余,他说,在联社的“整村授信”走访中,注意到了她这个返乡创业的“新苗子”。
见面地点,就在小林计划建园的那片荒地上。来的客户经理小余很年轻,胸前的党员徽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没有像传统信贷员那样盘问小林家有多少资产,而是拿出了她的《创业计划书》,一页页看得极其认真。
“你对草莓品种的选择、市场定位的分析、线上引流的策略,都做得很专业。”“我看你在社交媒体上已经积累了几千名粉丝,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他关注的,是小林的知识储备、她的商业逻辑、她对未来的规划。
讨论到最后,看着小林依然带着些许不安和迷茫的眼神,小余合上计划书,用一种极其真诚而坚定的语气对她说:“小林,你不要怀疑自己。在富源县联社看来,你这张大学毕业证,这份厚厚的计划书,你对市场的理解和你的新媒体技能,这一切,就是你最好的‘信用’。我们愿意为你的知识和梦想投资!”这句话,仿佛一道和煦的春风,瞬间吹散了笼罩在小林心头的所有阴霾。她猛地抬起头,眼眶瞬间湿润了。那一刻,她感受到的不只是即将获得贷款的喜悦,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被深刻理解和尊重的价值认同。村里的质疑、资金的窘迫,在这一刻都显得微不足道。她所受的四年高等教育,她熬夜做出的商业规划,第一次被标记为“优质信用”。这比任何物质上的支持,都更能点燃一个年轻创业者内心的火焰。
很快,一笔8万元的创业贷就通过绿色通道发放到位。 这笔宝贵的“信用启动金”,如同一场酣畅淋漓的及时雨。小林的草莓园迅速从图纸变为现实。现代化的大棚拔地而起,优良的种苗栽下,水肥一体化设备嗡嗡作响。不久,一颗颗红艳艳的草莓如期挂果,像红宝石一样点缀在绿叶间。
小林兑现了她的承诺。她利用所学,架起手机,开启了直播带货。镜头前,她穿着沾着新鲜泥点的雨靴,笑容灿烂。她不是简单地叫卖,而是向屏幕另一端的数千名观众,生动地讲述着草莓的生长过程、家乡的生态环境和自己的创业故事。这份真诚与专业,打动了无数网友。第一次直播,短短2小时就卖出了200多斤草莓,订单来自全国各地。
如今,小林的“梦想草莓园”每逢周末,游客络绎不绝。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吸纳了村里好几位闲置劳动力就业,为她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
富源县联社这笔8万元的“信用启动金”,如同一个精准的杠杆,不仅撬动了一个年轻人的创业梦想,更在家乡的土地上,播下了一颗用知识和信用浇灌的、通往未来的新希望。它向所有返乡的年轻人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在富源这片热土上,只要你有知识、有梦想、有信用,富源联社——这家真正的“百姓银行”,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和最初的梦想合伙人。
(通讯员黄合建)